據相關數據顯示,我國的哮喘發病率雖然較發達國家低,但正以每10年20%-50%的比率增長,而且哮喘死亡率高居全球之首。哮喘并不一定表現為“喘息、氣促”。杭州日報就曾報道過一名女子自己得了哮喘病卻渾然不覺。
每到春天就胸悶,她以為得了心臟病
家住西湖區的王女士,30多歲,近年來每到春天就會覺得胸悶。因父親曾因胸悶氣短等癥狀被診斷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,王女士覺得自己大概是受家族遺傳影響,年紀輕輕也得了心臟病。
她去醫院心血管內科,從心電圖、心臟彩超一直到胸部CT,幾乎所有能做的檢查,都做了一遍,什么問題都沒查出來,胸悶的癥狀卻一直沒好轉。
前不久王女士聽從醫生建議做了肺功能檢查。結果顯示,她的肺功能只相當于同齡人群的60%,支氣管舒張試驗呈陽性。也就是說,她的心臟沒問題,但一直有哮喘,卻沒發現。
濟南哮喘病醫院呼吸內科專家介紹“哮喘癥狀不一定表現為喘不上氣、呼吸急促,也可能是完全不典型的癥狀,比如王女士,就只覺得胸悶而已。碰到這種情況的患者,確定排除是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后,可以再到呼吸科做個肺功能激發試驗,看看會不會是呼吸系統的問題。”
非典型哮喘不易確診 治療更須規范
非典型支氣管哮喘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,患者常被誤診為支氣管炎、肺炎、上呼吸道感染、冠心病、心絞痛、神經官能癥等疾病。如果出現以下癥狀,應當想到非典型支氣管哮喘的可能:
1、反復發作的夜間咳嗽或晨起咳嗽;
2、活動以后的胸悶、咳嗽或咳嗽加劇;
3、感冒反復不愈,持續十天以上;
4、感冒后出現的長期咳嗽,并有咽癢的感覺;
5、經常感冒并伴有鼻涕、鼻塞、打噴嚏或皮膚瘙癢;
6、反復肺炎與季節交換有關;
7、小孩晚上睡眠不安,白天經常揉鼻子、眼睛、并有類似癥狀的家族病史。
溫馨提示:長時間時間的胸悶必須引起患者的足夠重視,以免延誤必要的治療,應該到醫院相關科室進行胸片、心電圖、血液生化以及肺功能檢查,以便臨床醫師進一步確診,只有正確對待才能得到及時的診斷和合理的治療,從而提高生活質量。